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3公斤娃每天流失700毫升腹水!医生巧用“黑科技”打赢腹腔“堵漏战”

李朋飞    2025-07-04河南省儿童医院5594

  3个月大的宝宝,每天流失700ml乳糜液,生命危在旦夕。在保守治疗宣告失败后,河南省儿童医院专家团队启用“双显影黑科技”——纳米炭+吲哚菁绿(ICG),在细如发丝的淋巴管上完成“精准堵漏”,最终让这个脆弱的小生命重获新生。

  每日腹水700毫升,手术是唯一出路

  3个月大的乐乐(化名)体重仅3公斤。出生两周后,他的肚子逐渐鼓胀,皮肤被撑得发亮,呼吸也变得困难。经诊断,乐乐患有先天性乳糜性腹水,腹腔内充满乳糜样淋巴液。尽管尝试了静脉营养和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每日引流量高达700毫升,导致他反复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严重营养不良,生命垂危。

  一家人来到河南省儿童医院普通外科二病区(儿童肿瘤外科)寻找希望。河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儿童肝胆及肿瘤外科专家张现伟立即为其查体。大量腹水丢失,对于一个体重仅3公斤的婴儿来说,意味着身体宝贵的营养物质和免疫成分每天都在飞速流失。保守治疗已然无效,手术是唯一生路。然而,乐乐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极差的营养状态,根本无法承受手术。

  多学科会诊,为手术赢得转机

  面对乐乐的复杂病情,河南省儿童医院普通外科二病区(儿童肿瘤外科)立即启动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张现伟、河南省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李永春、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邱永升、外科监护室副主任陈晨及介入与血管瘤科医师赵磊共同会诊。

  专家团队制定救治方案:首要任务是进行生命支持,通过精细调整电解质平衡、深静脉置管强化肠外营养,以改善其基础状态,为后续手术争取机会。同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内环境指标,确保治疗安全并把握最佳手术时机。经积极治疗,乐乐的电解质和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体重逐步回升,团队评估孩子已具备手术条件。

  黑科技实现腹腔“精准导航”

  不过,手术依然面临巨大挑战。乳糜腹水的病源是极其细小且位置隐匿的淋巴管瘘口,在婴幼儿充满乳糜液的腹腔中难以直接肉眼识别。

  能否在术中精准定位并成功结扎这一关键瘘口,将直接决定手术的成败。

  面对这个棘手的难题,手术团队决定采用一项创新性的“双显影”导航技术。术前,通过特殊途径注射2种安全的显影剂:纳米炭和吲哚菁绿(ICG)。

  黑科技小知识

  纳米炭具有强大的淋巴系统趋向性,能迅速、特异性地被淋巴管吸收并染黑,清晰勾勒出淋巴管和淋巴结的走行,有助于在术中肉眼直视下寻找可疑的渗漏区域。

  吲哚菁绿(ICG)是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在特定波长的近红外光照射下会发出荧光,它同样会被淋巴系统摄取。术中利用特殊的荧光腹腔镜系统,能将淋巴管和渗漏点以明亮的荧光信号实时显示在屏幕上,提供深层次、实时的可视化引导。

  这2种显影剂优势互补,相当于为外科医生同时装备了“黑白高清镜”和“荧光透视眼”,大幅提升了在复杂环境中定位微小瘘口的精准度。

  开启“上帝视角”将瘘口一网打尽

  术中,在纳米炭的指引下,手术团队清晰地看到了乐乐的淋巴管网。张现伟、河南省儿童医院普通外科二病区(儿童肿瘤外科)科室主任张飞及其团队,立即切换到ICG荧光模式,屏幕上瞬间亮起清晰的淋巴管荧光路径。双显影技术的加持下,手术团队如同拥有了“上帝视角”,在腹膜后锁定了一个个持续有荧光渗出的微小瘘口。

  医生团队小心翼翼地分离周围组织,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缝线,精准无误地结扎了瘘口。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将这些在常规手术中极易遗漏的小孔一网打尽。

  术后,乐乐腹腔引流管中的乳糜液量逐日锐减,从术前的700毫升很快减少到几十毫升,并在术后第7天彻底消失!乐乐不仅脱离了生命危险,营养状况也稳步提升,小脸渐渐红润起来。这个体重一度停滞在3公斤的脆弱小生命,终于迎来了健康成长的曙光。

  先天性乳糜性腹

  先天性乳糜性腹是腹腔淋巴管先天异常所致,即胸导管、肠系膜淋巴总干或乳糜池处发育不全、狭窄等导致肠淋巴管内压增高、扩张及破裂,或有先天性裂隙。此外,还有后天性和特发性乳糜腹。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婴幼儿乳糜腹,尤其是引流量巨大、危及生命的病例,及时手术是根本解决之道。而术中精准定位瘘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难点。此次成功应用纳米炭联合吲哚菁绿双显影导航技术,实现了对毫米级淋巴管瘘口的超精准定位与结扎,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手术创伤和复发风险,为像乐乐这样危重的先天性乳糜腹患儿带来了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新选择。

  来源:河南省儿童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