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更好康复?家长做好这些很重要
小帅是一个4岁半的孩子,认知能力落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在今年6月份,他被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得知积极治疗很大可能帮助他达到同龄孩子的水平后,小帅的家长决定带他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在刚被确诊时小帅妈妈每天都很焦虑,担心小帅以后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因此在干预过程中只要小帅稍稍表现出不完全配合,妈妈便对其大发脾气,甚至动手。导致小帅越来越不自信,甚至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况在众多患儿家长中并不罕见,许多家长在孩子康复治疗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 家长稳定情绪,建立和谐亲子关系
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康复疗效影响很大。有些家长当孩子训练表现好、进步大时就会很开心;当表现不理想、进步不明显时,负面情绪立刻爆发。这种明显的情绪波动会让孩子感到不知所措和焦虑,严重影响孩子的康复训练效果,甚至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家长应该明白情绪的宣泄仅仅是你对孩子现状的无可奈何,你所发泄出来的情绪对孩子的康复疗效并没有任何好的促进。相反,负面情绪不仅会让孩子在学习上受挫,还会让孩子抗拒治疗,甚至导致继发性障碍:心理、情绪障碍以及问题行为的出现。
因此家长首先要正视孩子的病情,多与其他学习能力强并且有经验的孩子家长进行积极的交流,互相学习和帮助,从而减轻内心的无助感。其次家长在对孩子的养护过程中,要积极地学习相关疾病知识,多与主管医生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目前状况,制定符合孩子能力水平的康复训练计划。正因为我们的孩子是“慢飞天使”,因此更需要我们耐心引导。
二、 家长应该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能力缺乏科学认识,总感觉这么简单,孩子应该会。然而,实际上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才能掌握技能。因此,家长应该理解孩子的学习过程,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辅助和支持。在训练过程中,当目标任务孩子完全不会时,在指令发出3-5秒后孩子没有任何反应时家长应该给予完全辅助使其达到目标行为;当孩子有一点基础但不足以独立完成任务时,在指令发出3-5秒后根据孩子反应情况家长应该给予半辅助使其达到目标行为;当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目标任务时,则无需辅助。无论是在辅助下完成还是独立完成,家长均应及时地给予奖励,以增加目标行为出现的次数。
三、 学以致用,方得始终
家长应该将孩子习得的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很多孩子在训练过程中学会了某些技能,但仅在特定场景或特定人员指导下才能使用这些技能。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家长应该将孩子桌面教学习得的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例如,在家庭中设置类似的治疗场景,或者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提供机会去实践和运用技能。
总之,家长在孩子康复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稳定情绪、适时的辅助以及将技能泛化到实际生活中等方法,家长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提升康复治疗效果。让我们家院携手,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供稿人: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 汤新晶
编辑:张凡 审核:荣强
- 上一篇
三门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举办文明城市文明单位创建档案资料培训工作会议
为进一步做好文明城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提高创建申报资料(图片和文字)质量,更好地展现卫生健康系统精神文明风采和工作风貌,确保上报文字符合要求,上报图片符合标准,各种资料高质高效,确保创建资料目标任务圆满完成。7月21日下午,市卫生健康委举行卫生健康系统档案资料收集提升培训班,市创建办档案资料组、宣传组组长赵杨坪应邀出席授课。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唐虎杰和委机关各科室,委属(管)各单位相关人员50余人参加培训活动。
- 下一篇
百日咳是咳嗽一百天吗?
百日咳,即百日咳综合征,由百日咳杆菌导致,经空气传播,常见于儿童,症状包括早期感冒样表现、严重痉挛性咳嗽及恢复期症状减轻等。预防重在接种疫苗,特别是儿童与密切接触者,并加强隔离措施。一旦感染,应及早就医治疗,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