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疾病资讯

疾病资讯

9个月宝宝一直挠耳朵,竟是这个原因...

河南健康网 2023-02-16307757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开始了元气满满的一天。

  近期,门诊就诊量增加,医务人员正在紧张有序的工作中,突然,一位妈妈面色通红、气喘吁吁地来到诊室,担忧地说,孩子出生没多久,一直挠耳朵,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医务人员凑上去看,发现孩子外耳耳廓皮肤已挠破,娇嫩的皮肤血迹斑斑。看着妈妈着急的面容,耳鼻喉科医生苏秋豫为孩子进行了详细的耳部检查,初步诊断为耵聍。

  “孩子耳朵有事吗?她这么小,一家人都很担心,接下来怎么办?”妈妈不断焦急地询问道。

  “这是耵聍引起宝宝耳朵的不适,导致反复抓挠,我们需要做一个冲洗,把耵聍冲洗出来,这样宝宝耳朵舒适,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苏秋豫耐心回答了妈妈的疑问。

  护士吕盼盼利用硬性耳内窥镜为患儿进行耳内评估,发现耵聍较多较深且粘着于耳壁,需要进行多次冲洗治疗。

  由于天气乍暖还寒,日间气温最高为6℃,冰冷的冲洗液冲入宝宝的耳朵可能会引起不适,操作前,护士将冲洗液0.9%氯化钠溶液置入加热容器中进行加热,达到合适的温度,约30℃左右,方开始抽取溶液进行冲洗。

  治疗过程中,吕盼盼护士进行冲洗,护士长钱晓明在一旁协助。

  宝宝炯炯有神的眼睛,好奇地东张西望,观察着周围的一切,纯净清澈、天真无邪,好像能看懂护士们在做什么一样,又好像在与她们对话。

  “宝宝,别紧张,我们要开始了,阿姨会很轻很轻的。”钱晓明在一旁轻声说着,并握着宝宝软糯的小手。“好了好了,马上结束,你配合得真好。”“一会儿阿姨给你点一个大大的赞,你真棒。”

  9个月的宝宝在护士们的安抚下,从刚开始的大哭,转为哭声越来越小,在宝宝的配合下,治疗很快就做完了,宝宝似乎也舒服了,立即停止了哭声,用懵懂的眼睛看着大家。

  钱晓明和吕盼盼终于松了一口气,在妈妈一声声的“谢谢”中,竖起大拇指给宝宝看。

  再用耳内窥镜检查,耵聍已清除干净,终于消除了宝宝的不适,也化解了妈妈的焦虑和担忧。

  耵聍是什么?

  耵聍俗称“耳屎”,系外耳道软骨膜部皮肤耵聍腺的分泌物,有杀菌、抑制真菌生长及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灰尘、小虫的作用。正常时在外耳道皮肤表面附有很薄的一层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形成薄片,借咀嚼、张口等运动脱落排出。

  如果耵聍腺分泌旺盛,耵聍呈油蜡状不易排出,过多的耵聍和外耳道脱落的上皮、灰尘混在一起,可形成大团块,阻塞外耳道,称耵聍栓塞。

  耵聍栓塞会引起听力短时间内明显下降,表现为:所听到的范围缩小,对声源定位困难,语言理解能力下降。听觉功能下降使接受外界的信息和刺激减少,时间长了会出现社交障碍,与周围环境隔离,甚至引起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并加重认知功能的减退。

  形成耵聍栓塞的原因

  原因有两种,一部分是患有外耳道炎、化脓性中耳炎,或经常挖耳及在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工作,使外耳道皮肤常受刺激,致耵聍分泌过多;另一种是没有定期做耳科检查和清理,外耳道狭窄、骨疣、异物存留等,使耵聍排出受阻所致。65.5%的老年人有耵聍栓塞,会出现耳塞感、耳鸣、听力下降或耳部疼痛等。

  怎样避免耵聍栓塞?

  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平衡饮食,忌过度油腻食物。

  2、避免使用尖锐的手指甲或工具,过重、过深挖耳。更不可使用棉签,容易将耵聍推至耳道更深处,甚至有棉签折断、脱落至耳道内的风险。

  3、如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眩晕、耳道疼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4、耵聍栓塞常被忽视,如果家中出现耵聍栓塞(尤其是患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朋友),千万不要擅自处理,需定期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5、佩戴助听器用户应每3-6个月定期进行一次耳部检查。

  来源:郑大三附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任卫英   审核:荣强